b体育服务:击剑小将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 场上只能靠自己
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4组别比赛中,一位年仅13岁的小将吸引了全场目光,他就是来自江苏的姜鑫瑞,以出色的技术和沉稳的心态,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摘得男子花剑个人赛银牌,这位少年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而站在剑道上,只能靠自己。”
初露锋芒的击剑少年
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四年前,当时9岁的他在学校课外活动课上第一次接触击剑,就被这项结合了智力与体力的运动深深吸引。“我喜欢击剑服,像佐罗一样帅,”回忆起最初的选择,姜鑫瑞眼中依然闪着光。
帅气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,每天放学后,当同学们回家休息或玩耍时,姜鑫瑞都要赶往训练馆进行至少三小时的高强度训练,步伐练习、技术动作、体能训练、实战对抗.b体育平台.b体育官网....这样的日程,他坚持了四年。
“有时候真的很累,特别是冬天,从温暖的教室出来,冒着寒风去训练,心里也会有挣扎,”姜鑫瑞坦言,“但一想到能在赛场上取胜,我就又有了动力。”
他的努力没有白费,在过去两年中,姜鑫瑞先后在多项省级青少年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,而这次全国锦标赛的银牌,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全国性奖项。
赛场上的孤独与成长
击剑是一项个人运动,站在剑道上,选手只能依靠自己,这一点,姜鑫瑞体会尤为深刻。
本次锦标赛半决赛中,姜鑫瑞遭遇了上届冠军李明浩,比赛一度陷入胶着,双方比分交替上升,关键时刻,姜鑫瑞连续几个漂亮的进攻得分,最终以15比13险胜对手。
“当时比分很紧,我感觉到压力很大,”回顾那场比赛,姜鑫瑞说:“但我告诉自己,场上只能靠自己,我深呼吸,集中注意力在技术动作上,不去想结果。”
这种心理素质远超同龄人的成熟,得益于姜鑫瑞平时的心理训练,他的教练刘志刚介绍,除了技术训练外,队里还专门请了运动心理专家为小选手们上课,教授压力管理和注意力集中的技巧。
“鑫瑞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将训练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比赛中,”刘教练评价道,“很多小选手训练时表现很好,但一到大赛就紧张失常,鑫瑞却能保持冷静,这是很难得的品质。”
比赛带来的自信
夺得全国银牌后,姜鑫瑞的变化显而易见,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,更多的是信心上的提升。
“以前总觉得自己还是小孩子,跟那些强手比赛时会有畏惧心理,”姜鑫瑞说,“现在我知道,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,我完全可以和他们一较高下。”
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赛场上,也延伸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,姜鑫瑞的班主任老师注意到,最近几个月,他在课堂上更愿意举手发言,与同学交流也更加开朗大方。
“击剑训练需要分析对手的战术,做出快速决策,这培养了他的思维能力,”班主任王老师说:“而比赛取得的成绩则增强了他的自信心,我能明显感觉到这个孩子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,不怕挑战。”
平衡学业与训练
作为一名初中生,姜鑫瑞面临着学业和训练的双重压力,如何平衡二者,是他必须面对的挑战。
“时间管理是最难的,”姜鑫瑞说:“训练占用了很多时间,所以我必须提高学习效率。”他养成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习惯,比如在去训练场的车上背单词,在训练间隙思考数学题。
他的父母也非常支持他的击剑梦想,但有一个明确要求:学习成绩不能落下。“我们同意他追求击剑梦想,但前提是必须完成学业,”姜鑫瑞的父亲表示:“我们告诉他,无论将来做什么,文化基础都很重要。”
这种严格要求取得了成效,尽管每天训练时间很长,姜鑫瑞的学习成绩依然在班级中名列前茅。“击剑训练培养了我的专注力和毅力,这些品质对学习也很有帮助,”他说。
未来的梦想
谈到未来,姜鑫瑞目标明确:先进入国家青年队,然后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,最终站上奥运舞台。
“我知道这条路很长,也很艰难,”姜鑫瑞说:“但我已经准备好了,每一次比赛都让我更强大,更自信。”
他的教练刘志刚认为,姜鑫瑞有潜力走得更远:“他具备优秀击剑运动员需要的所有素质:技术、体能、智慧和心理,只要保持现在的进步速度,未来可期。”
对于其他同样怀揣体育梦想的青少年,姜鑫瑞给出了自己的建议:“不要害怕挑战,相信自己的能力,训练时可能很苦,比赛时可能很紧张,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成长,场上只能靠自己,所以平时就要努力准备好。”
全国锦标赛结束后,姜鑫瑞只休息了一天就回到了训练馆,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下个月的全国俱乐部联赛,以及明年举行的国际青少年击剑邀请赛。
这个13岁少年用他的行动证明,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种成长方式,在剑道上,他学会了依靠自己;在比赛中,他找到了自信;在追求梦想的路上,他正一步步向前迈进。